市場永遠有多空兩面,當預期某檔股票或整體大盤未來可能下跌時,「放空」就成了看空眼光轉化為實際獲利的策略。多數投資人對放空的理解,還停留在「融券賣出」,但其實在台灣成熟的金融市場中,我們有更多元的工具可以運用。
本文完整解析台灣股市中五種最主流的放空工具:融券賣出、借券賣出、期貨空單、選擇權空單,以及權證空單。深入分析它們各自的差異、風險、槓桿特性、交易成本,並點出那些投資人容易忽略的盲點。
本篇目錄
◈ 一、融券賣出:一般大眾逆勢投資放空管道
融券,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放空方式。簡單來說,就是跟券商「借股票來賣」,等未來股價下跌後,再從市場上「買股票回來還」。中間的價差,就是獲利。
- 操作方式:透過證券戶頭的信用交易功能,以「融券」下單賣出。
- 槓桿:有。賣出時,投資人需要自備九成的保證金(保證金可能會隨市場狀況變動)。舉例來說,放空一張市價100元(10萬元)的股票,需要準備9萬元的保證金。槓桿約為 100,000/90,000≈1.11 倍。
- 成本結構:
- 交易手續費:買進與賣出時各付一次為千分之1.425,新百王證券開戶手續費折扣請點此。
- 證券交易稅:賣出時課徵一次千分之3。
- 融券利息:跟券商借股票,券商會把賣出價金扣除保證金後退還,並支付利息。
- 借券費(融券手續費):此為固定成本,成交價金的0.08%。借券手續費怎麼算? 點我看相關教學
- 標借費: 當融券擔保品不足時需要支付的費用
- 風險與盲點:
- 強制回補:這是融券最大的風險!每年股東常會、除權息前,公司會公告停止過戶日,屆時所有融券都必須強制買回,稱為「軋空行情」。如果看空,但被迫在高點回補,將造成實際虧損。
- 券源不足:熱門的放空標的,常會遇到「無券可借」的窘境,讓空有看空的眼光卻無法執行。
- 維持率壓力:當股價不跌反漲,信用帳戶「整戶維持率」若低於130%,就會收到追繳通知(Margin Call),若不補錢,券商會強制將部位回補。

◈ 二、借券賣出:法人的主戰場
借券常與融券搞混,但它是完全不同的機制。主要是法人、大戶向長期持有的股東(如壽險、基金)「借」股票來賣出,規模遠大於融券。

可以利用下單系統的副圖,查詢出來目前法人、大戶借券餘額
◈ 三、個股/台指期貨空單:高槓桿、靈活避險
如果對短期趨勢判斷非常有信心,個股期貨是一種標準化的合約,約定在未來某個時間點,用約定的價格買賣特定股票。
- 操作方式:在期貨商開立期貨戶頭,賣出個股期貨合約。
- 槓桿:非常高! 只需要合約價值的13.5%(或依交易所規定調整)作為原始保證金。槓桿倍數約為 1/0.135≈7.4 倍。
- 成本結構:
- 期貨交易稅:合約價值的「十萬分之二」,稅率極低。
- 手續費:以「口」計算,遠比股票手續費便宜。
- 風險與優勢:
- 高槓桿雙面刃:看對方向獲利驚人,看錯方向虧損也極為快速。
- 無強制回補:沒有股東會強制回補的問題。
- 到期結算:期貨合約有到期日,到期前需自行平倉或參與結算。
- 流動性問題:非熱門股票的期貨合約,可能會有掛單量不足、買賣價差過大的問題。
- 交易時間:交易時間為 8:45 AM-1:45 PM,比現貨市場多30分鐘,提供了更多反應時間。
◈ 四、選擇權空單:策略靈活的非線性工具
選擇權的玩法非常多元,這裡的「空單」主要指兩種策略:買進賣權 (Buy Put) 和 賣出買權 (Sell Call)。
- 買進賣權 (Buy Put):支付一筆「權利金」,買一個「未來可以用特定價格賣出股票」的權利。
- 風險:有限! 最大虧損就是付出的所有權利金,就算股價一飛沖天,損失也已鎖定。
- 盲點:時間價值流逝 (Time Decay)。就算股價不動,權利金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,這是最大的敵人。
- 賣出買權 (Sell Call):收取一筆「權利金」,賣出一個「未來可以用特定價格跟你買股票」的權利。
- 風險:無限! 如果股價一路上漲,理論上虧損沒有上限,這是極度專業且危險的操作。
- 優勢:即使股價盤整或小跌,只要不到履約價,都能賺取權利金。
◈ 五、認售權證 :小資金的樂透型工具
權證是由券商發行的一種權利憑證,認售權證讓投資人擁有在未來用特定價格賣出股票的權利。概念上類似「買進賣權」,但發行方是券商。
- 操作方式:像買賣一般股票一樣,在證券戶頭輸入權證代碼即可交易。
- 槓桿:高,每檔權證的槓桿倍數(實質槓桿)都不同,可在券商網站查詢。
- 成本結構:
- 交易手續費:僅賣出時需支付千分之1.425。
- 證券交易稅:僅賣出時需課徵千分之1。
- 風險與盲點:
- 時間價值:與選擇權一樣,時間是權證最大的敵人,價值會不斷流失。
- 造市商風險:權證的報價由發行券商(造市商)提供。當市場劇烈波動或接近到期時,券商可能提供比較大的買賣價差,甚至短暫不報價。
- 流動性陷阱:看似掛單量很多,但市場深度可能不足。
◈ 放空工具比較總表:一張圖看懂五大工具
| 特性 | 融券賣出 | 借券賣出 | 個股期貨 | 選擇權 (Buy Put) | 選擇權(Sell Call) | 認售權證 |
| 適合對象 | 一般散戶 | 法人、大戶 | 專業投資人 | 策略交易者 | 策略交易者 | 小資族、想以小搏大者 |
| 槓桿倍數 | 低 (約1.1倍) | 低 | 高 (約7.4倍) | 無 | 無 | 高 |
| 最大風險 | 無限 | 無限 | 無限 (需追繳) | 有限 (權利金歸零) | 無限 | 有限 (權證價值歸零) |
| 主要成本 | 手續費、證交稅、借券費 | 借券費、手續費 | 交易稅、手續費 | 權利金的時間價值 | 無 | 時間價值、買賣價差 |
| 強制回補 | 有 | 無 | 無 | 無 | 無 | 無 |
| 不可控處 | 券源不足、軋空 | 券源不足 | 流動性不足 | 時間價值流逝 | 虧損無上限 | 造市商品質不一 |
| 交易時間 | 09:00 – 13:30 | 09:00 – 13:30 | 08:45 – 13:45 | 08:45 – 13:45 | 08:45 – 13:45 | 09:00 – 13:30 |
從理論上講,股票上漲的空間是無限的,但下跌最多就是歸零。這意味著,作多最多賠光本金,但不當的放空策略(如融券、期貨、賣出買權)可能讓投資人傾家蕩產。
◈ 投資人該怎麼選?
- 新手建議:先從「風險有限」的工具開始如果是第一次嘗試放空,可以從 買進賣權 (Buy Put) 或 小額的認售權證 開始,先學會控制最大虧損。
- 了解遊戲規則:在做融券前,務必查清楚該股票的股東會與除權息日期,避免被強制回補。
- 嚴設停損點:無論使用哪種工具,當行情不如預期時,果斷停損遠比祈禱來得重要。
- 沒有最好的工具,只有最適合的工具:根據資金大小、風險承受度、以及對行情判斷的信心,來選擇最適合的放空武器。
希望能幫助在面對下跌行情時,不再手足無措,而是能更冷靜、更專業地做出對的決策。
⚠️本文僅為金融商品教學與資訊分享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所有投資決策均有風險,讀者應自行判斷並承擔一切投資後果。